BET体育365投注官网
部门链接
站内搜索
首页 >  资料下载
资料下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发表日期:2015-04-07  共浏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会议共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专家学者出席。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决定于11月9日至12日召开第十八届三中全会。

    通常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后召开五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第一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一中全会)通常紧接该次党代会召开,主要讨论党内人事安排和近一个时期的重大政策方针。第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二中全会)则一般召开于次年元旦后两会前,议题集中在一府两院及其所属部门的机构、编制变动和人事安排上。到三中全会,则通常推出中国深层次改革政策,通常以经济体制改革政策为主,也存在重大政治体制改革内容。有时也研究部署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等工作。  

    2会议会程

    2013年11月9日,会议在北京举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2] 11月12日,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在北京闭幕。 

    3重大决议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中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体制改革要点:

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政治体制

   1.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2.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3.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文化体制

    1.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社会体制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生态文明体制

    1.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4历史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变革和体制创新上。全会在一些基本制度和理论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如首次定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明确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同等重要性;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特别提出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制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股票发行注册制度、权力清单制度、官邸制、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等等。这些重大突破,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对个人、社会、国家和世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激发个人创富热情

    全会推动了各项基本制度的完备和定型,也促进了制度运作的有效性、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有利于社会成员和各个市场主体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减少了利益之间的重叠和交叉,约束、规范了人们在市场竞争中可能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必将极大激发人们参与到公正合理的财富创造中去,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全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会提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全会关于市场、产权、司法、财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变革,必将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和促进我们建成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

推动国家发展转型

    全会一系列顶层设计铲除了转变发展方式的各种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政府干预过多、市场竞争体制不完善、资源价格扭曲等障碍必然随着改革的推进逐步被破除。同时,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转变发展方式施加了更大的外部压力。

有利世界和平繁荣

    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揽子方案,不但会让中国获得改革红利,也将让全世界收获中国的改革红利。全会提出“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发展的机遇。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不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改革,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和重大贡献。[7] 

5社会评价

    经济改革固然是外界关注三中全会的重点,但是中国官方媒体针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倡行政审批改革、简政放权做了一系列报道,反映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新加坡联合早报

    预计中国新领导层的改革可能包括转变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让经济从依赖投资转向依赖消费和服务,从而实现再平衡,将城镇化作为下一个重要经济增长驱动力,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创新能力。——美国华尔街日报

    话语必须转化为行动。中国没有那种奢侈的条件,能够让所有的改革都等到时机成熟才启动。中国领导人可能不得不承担起更大的风险,加紧推动亟需的改革。应该认识到,中国政府的谨慎或许反映了其经济和政治智慧。——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的开放,从上海自贸区到澳门的横琴模式,都是试验性质,摸着石头过河,看似大胆,但又兢兢业业,如履薄冰,要不断总结经验,将优点极大化、缺点极小化,才向全国推广。它和运动型的政策,有本质上的差别。——香港亚洲周刊

    在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领导人高频率地总结改革、强调改革、部署改革,无疑具有极强的政策定调意义,同时也极大地稳定和提升了国内、国际对新一轮改革的预期。——香港大公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任务与定位十分清楚,就是要将“改革尚未成功”的改革继续下去,“开放尚未彻底”的开放继续下去。所以,还是改革开放,只是需要更深入、更全面实施。——台湾经济日报 

    本次三中全会的意义堪比十四届三中全会。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是,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均为党领导下的组织机构,在机构建设方面的力度非上两届可比。 

    全会的改革目标明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和紧迫问题作出系统改革部署。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欧洲时报网刊文分析称,这与三中开幕之前“闯险滩”之类的表述一样,既体现了对改革难度的预见,又宣示了解决困难的决心。

    国内著名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中国政通教育顾问鲁尚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11] 是中国道德建设的一个信号,给中国以后的市场经济指出了一条道路。

上一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下一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关闭

Baidu
sogou